(一)緒論
1.了解本課程的研究對象及本課程在教學中的地位。
2.掌握機器、機構、構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3.了解對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
(二)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及自由度
1.掌握運動副的概念及分類。
2.能夠繪制較簡單的機構運動簡圖。
3.掌握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三)平面連桿機構
1.了解鉸鏈四桿機構和含有一個移動副的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類型。
2.掌握鉸鏈四桿機構有整轉副的條件。
3.掌握平面四桿機構的急回特性、行程速度變化系數K、極位夾角θ、壓力角α、傳動角γ及死點的概念。當機構的運動學尺寸已知時,能作圖確定θ、α、γ。
(四)凸輪機構
1.了解凸輪機構的類型和應用。
2.掌握凸輪從動件常用運動規(guī)律位移曲線的繪制方法,了解其特性及應用場合。
3.能用圖解法設計凸輪輪廓
4.掌握凸輪基圓半徑和機構壓力角的概念。
(五)齒輪機構
1.了解齒輪機構的特點和類型。
2.掌握齒廓實現定角速比傳動的條件。
3.理解漸開線的形成,掌握漸開線特性,能繪制漸開線上各點的壓力角,理解漸開線齒廓滿足定角速比要求。
4.熟練掌握漸開線外嚙合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
5.掌握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連續(xù)傳動條件和無側隙嚙合概念,能繪制嚙合圖形。
6.了解漸開線的切齒原理,了解根切、最少齒數及變位齒輪的概念。
7.了解漸開線斜齒圓柱齒輪齒廓曲面的形成及嚙合特點,掌握其正確嚙合條件。
8.理解斜齒輪各部分名稱、重合度、當量齒數的概念,能計算漸開線正常齒標準斜齒圓柱齒輪的尺寸。
9.了解直齒圓錐齒輪的嚙合特點。
(六)輪系
1.了解輪系的類型及應用。
2.熟練掌握定軸輪系、不太復雜的周轉輪系及復合輪系的傳動比計算,包括從動輪轉向的判定方法。
(七)機械零件設計概論
1.了解機械零件的失效和工作能力計算準則。
2.了解機械零件的整體強度和概念。
3.掌握機械零件接觸強度的概念。
4.了解機械零件常用材料及選擇原則。
5.了解機械零件的工藝性和標準化。
(八)聯接
1.記住螺紋的主要參數,了解螺紋的分類和應用。
2.理解螺旋副受力分計、效率和自鎖條件。
3.了解螺栓聯接的基本類型、應用場合,了解其預緊和防松。
4.掌握螺紋聯接的強度計算。
5.了解提高螺栓聯接強度的措施。
(九)齒輪傳動
1.了解并記住齒輪輪齒的常見失效形式。
2.了解齒輪材料和熱處理,了解齒輪常用的精度等級。
3.熟練掌握直齒、斜齒、直齒圓錐齒輪的受力分析。
4.了解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強度計算公式推導的理論依據,掌握公式中各參數的含義和對強度的影響。會進行齒輪的強度計算。
5.了解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和直齒圓錐齒輪傳動強度計算的特點。
6.了解齒輪結構。
(十)蝸桿傳動
1.了解蝸桿傳動的特點和類型。
2.掌握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
3.了解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結構。
4.熟練掌握蝸桿傳動的受力分析。
5.了解蝸桿傳動強度計算的特點。
6.了解蝸桿傳動熱平衡計算的目的,了解散熱及冷卻措施,了解傳動的效率與潤滑的關系。
(十一)帶傳動
1.了解帶傳動的工作原理、特點和應用,了解V帶的規(guī)格、帶輪結構、帶傳動張緊的目的及張緊裝置。
2.掌握帶傳動的受力分析及帶的應力分析。
3.掌握帶傳動的彈性滑動和打滑的概念。
4.掌握帶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掌握帶傳動設計中主要參數的選擇原則。會設計普通V帶傳動。
(十二)軸
I.了解軸的分類、應用,理解軸上工作應力的種類及性質。
2.了解軸的常見失效形式、對軸材料的基本要求,軸的材料及熱處理的選用。
3.掌握軸的結構設計方法,能識別和改正不符合基本要求的錯誤結構。
4。掌握軸的強度計算方法。掌握折合系數d的含義和取值。
5.了解軸的剛度計算及軸的臨界轉速的概念。
(十三)滾動軸承
1.了解滾動軸承的基本類型、特點和應用。
2.了解滾動軸承代號的表示方法,記住其公差等級代號和基本代號的意義。
3.了解滾動軸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
4.熟練掌握滾動軸承壽命計算的方法。
5.掌握滾動軸承組合設計方法,能判別已有組合設計中的正誤。
(十四)聯軸器、離合器
了解聯軸器、離合器的分類、特點及應用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