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 題: 不朽的精神 偉大的起點——五四精神
二、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1、如同流星劃破夜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 1919年5 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代表在賣國條約上簽字,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率先點燃了反帝愛國的火焰,發(fā)動了彪炳史冊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從此成為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青年的一面旗幟。歲月如煙,流年似水。五四運動所包含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火炬,經(jīng)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傳遞,正由當代青年高擎著邁向新世紀。
2、五四運動以來,無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青年都是一支最積極、最有生氣、最少保守思想、最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力量。尤其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新時期,廣大青年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進行了可貴的探索。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就必須繼承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
3、XX年前,數(shù)百位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幸福,高舉著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央南方局開創(chuàng)的紅巖精神的大旗,在艱苦險惡的環(huán)境里,在暗無天日的監(jiān)獄中,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今天,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jīng)看不見彌漫的硝煙,感受不到敵人的酷刑和囚牢的陰霾,但我們面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歷史重任,深感革命先烈以鮮血和生命熔鑄的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精神,依然是我們在前進道路上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是我們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紅巖村,歌樂山,每一處遺址都是一座精神的寶庫;紅巖村,歌樂山,每一次參觀都是一次心靈的凈化;紅巖村,歌樂山,每一次留連都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三、活動內(nèi)容
1、 把同學集中于校前廣場,由負責人講述這次活動的意義,動員同學認真把握這次活動的機會,認真學習紅巖精神,讓這種偉大的精神洗禮,提高我思想認識水平,做好接班人的準備。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