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為廣大中國學子開啟了夢想的時代。40年來,數(shù)以億計的青年通過高考走進了另一種人生。2017年6月7日至8日,全國940萬考生經歷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這讓“素質教育”又一次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解析】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給了教育一個十分準確的定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關于素質教育的論述,從新的高度,又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本質,廓清了許多關系,澄明了教育改革的價值方向和根本任務,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指針。
正確認識應試教育。實踐中總有人為應試教育辯護,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應試技能訓練與應試教育等同起來。應試教育是一種教育制度,是以考試、升學為主要目的的教育體制,考試、分數(shù)、升學成了教育的核心,學生變成了一種工具,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都讓位于考試、升學,教育的道德意義都不見了。應試教育正是對學生、對人民、對民族極不負責的教育。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辦對人民負責的教育,辦對學生身心健康負責的教育,辦對中華民族未來負責的教育。
以適合的教育為重點,加強統(tǒng)籌,形成合力,讓教育的核心真正實現(xiàn)。首先,實施素質教育,政府要擔負主要責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為素質教育的領導者。再其次,學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通過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培育、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