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6年10月9日,國家旅游局發(fā)布“十一”假日旅游“紅黑榜”,表揚最佳景區(qū)、優(yōu)秀旅行社、優(yōu)秀導游、優(yōu)秀旅游工作人員和文明游客,曝光環(huán)境臟亂、管理混亂、服務惡劣的旅游經營單位和從業(yè)人員以及不文明游客。國家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為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假日旅游市場秩序,是一次新嘗試。
綜合分析
[意義分析]
長假是旅游高峰期,不少游客和景區(qū)、導游之間是“愉快地玩耍”,但也有一些游客在景區(qū)胡亂刻字,有些導游強迫購物,有些景區(qū)服務太差、秩序太亂。此番,國家旅游局把其中一些典型的或優(yōu)秀或惡劣的人和事,總結到一份榜單上,挺有意義。
比如,它不是隨機抽查的結果,而是匯集了各地旅游主管部門掌握的本地假日旅游市場秩序的信息;它有具體考核分類和指標,涵蓋景區(qū)、旅行社、旅游工作人員、導游、游客五大類,景區(qū)又分綜合秩序和廁所革命、旅游市場秩序、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服務四個專項。也就是說,這份榜單還是相對權威和全面的。
對公眾而言,榜單的意義在于簡潔明了,具體明確。哪些旅行社、景區(qū)、導游值得信賴,哪些陷阱較多、問題較重、“選擇須謹慎”,都一清二楚。而接下來,自然是“用腳投票”,再想旅游時,“紅榜”上的優(yōu)先考慮,“黑榜”上的盡量遠離。
[問題]
國家旅游局發(fā)布了十一假日旅游“紅黑榜”,這是為了鼓勵優(yōu)秀景區(qū),同時批評問題景區(qū)和不文明游客,以此來達到旅游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但是,只是簡單的公布旅游“紅黑榜”,恐怕其效果還是顯得太局限了。
事后,還有許多上了黑榜的旅游景區(qū)對于自己出現的問題表示漫不經心,甚至有些旅游景區(qū)對于自己存在的問題更是矢口否認。一邊是旅游局的權威調查結果,一邊又是旅游景區(qū)的不承認,這需要公布更多的細節(jié)和調查結果,讓真相得到進一步還原。如果調查有誤,可以為那些上了黑榜的旅游景點正名。對那些明明出現問題而不愿意承認整改的景點,就需要更多的懲罰措施來讓景點“長記性”。
對策措施
總結:
首先,對于上了黑榜的旅游景點,需要更加精準的長期觀察制度。對于那些屢屢上了黑榜,同時又不愿意整改的旅游景點,就應該有懲罰措施,除了常規(guī)的罰錢手段以外,還可以考慮使用景點更加害怕的“摘A”手段,降低旅游景點的級別,以此來達到更加大的威懾力。
其次。對于那些屢屢上了紅榜的旅游景區(qū),旅游部門可以適當的進行表揚和推送,讓這些旅游景點獲得更多游客的關注,聚集更高的人氣,讓旅游景點能進紅榜獲得更多的直接利益。只有如此,才能鼓勵更多旅游景點來做好服務工作,為了爭取上紅榜獲得更多利益而倒逼自己的服務常態(tài)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