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名稱:微生物學
一、考試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礎實驗的與技術及了解微生物學科的前沿進展,并能融會貫通、獨立思考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緒論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共性,以及在微生物學發(fā)展歷史上做出推進貢獻的科學家。
2、原核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
掌握細菌、放線菌和藍細菌的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
重點掌握細菌的細胞壁、內含物、芽孢、鞭毛、莢膜等各構造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細菌的繁殖方式與培養(yǎng)特點;放線菌的形態(tài)構造,繁殖方式及培養(yǎng)特征。
3、真核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
掌握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蕈菌)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
重點掌握酵母菌的特性、基本形態(tài),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真菌的孢子,霉菌細胞的形態(tài)和構造,菌絲體及其各種特化形式,霉菌的菌落形態(tài)。
4、 病毒和亞病毒
掌握病毒和亞病毒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
重點掌握病毒的形態(tài)和細菌病毒的繁殖方式;了解亞病毒的組成。
5 微生物的營養(yǎng)和培養(yǎng)基
掌握微生物的營養(yǎng)和培養(yǎng)基相關內容。
重點掌握微生物的6大營養(yǎng)要素及功能;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營養(yǎng)物質進入微生物細胞的四種方式及其特點;培養(yǎng)基的類型和功能;培養(yǎng)基的設計和選用。
6、微生物的新陳代謝
掌握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特點(包括能量代謝,分解代謝,合成代謝和代謝調控)。
重點掌握化能異養(yǎng)微生物的三種生物氧化類型;微生物結構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微生物次生代謝物的合成途徑;微生物的代謝調控。
7、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
掌握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
重點掌握測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微生物的生長規(guī)律及其特點;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8、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掌握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特性。
重點掌握基因突變類型和機制、菌種篩選和誘變育種的方法;細菌的基因轉移和重組的方式;真菌的基因重組方式;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方法。
9、微生物的生態(tài)
掌握微生物的生態(tài)特性。
重點掌握微生物在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分布;微生物與生物環(huán)境間的關系;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的作用。
10、傳染與免疫
掌握微生物的傳染與免疫。
重點掌握影響傳染發(fā)生的因素、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11、微生物的分類和鑒定
掌握微生物的分類和鑒定方法。
重點掌握微生物的分類和命名原則;微生物分類鑒定的方法;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180分鐘,考試答題滿分:150分
2、題型結構
(1)單項選擇題(30分)
(2)填空題(20分)
(3)名詞解釋 (30)
(4)判斷題(20)
(5)綜合題 (50分)
四、參考書目
1、周德慶主編 微生物學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