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上與參加今年事業(yè)單位面試的同學聊天,有很多同學異口同聲地問:“孫老師,這兩道超級難題該怎么答?”這兩道都是2月12日銀監(jiān)會的面試真題,分別是:“請你說一下,你最艱難的一次溝通經歷”和“領導讓你起草一份監(jiān)管規(guī)則,沒有范例,沒有以往同類規(guī)則參考,你將如何開展工作?”
同學們普遍認為這兩道題是難題,而且還認為是“超級難題”,稍感詫異,因為這兩題的確達不到所謂“超級難題”的水平。經過交流溝通,我把問題產生的原因歸結為同學們 “在壓力之下的單純”和“困難之中想不起別人,套話之外想不起舉例”。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稍微分析一下這兩道題,第一題,最難的一次溝通。同學們說,拿到這一題,就懵了,然后拼命的回憶自己從小到大發(fā)生過哪些艱難的溝通,猛地一想,好像沒有,再仔細想想,有,比如:我小時候特想買一個什么東西,很貴,爸媽不愿意給我買,我是如何說服他們的;大學寢室里我和室友有矛盾,最后我是如何化解的等等,然后剛要答題,又想,我在這么嚴肅的場合,說這些合適嗎?說服我媽給我買衣服,顯得我很狡猾,說與室友有矛盾,顯得我人緣不好,相當于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于是就陷入了長久的思考。
其實,這樣的題很好答,不用首先往自己身上想,鍋底掏紅薯,先撿熟的挑,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課堂上的面試題本了,所以,這里只需要把題本中的人際溝通題中你答的最好的那題轉換成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就行了,只需要把題中的“領導”換成“老師”或者“輔導員”,把“同事”換成“同學”或者“班委”,只要人物和你的生活比較接近,然后把事情的背景鋪墊好就可以了,比如:在大學,我是班委,一天我和班長一起做了什么好事,結果輔導員只表揚了我而沒表揚班長,班長很不爽,你會怎么處理?”這道題相信大家都能答的很好。
所以,在考場壓力之下,一時沒思路,大家不要那么單純的真的像題目要求的那樣往自己身上想,想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真事,要學會利用培訓中你很熟悉的那些資源,移花接木。
第二題,領導讓你起草一份監(jiān)管規(guī)則,沒有范例,沒有以往同類規(guī)則參考,你將如何開展工作?
聽完這題同學首先想到,慘了,這咋辦?說自己馬上學習監(jiān)管的相關知識,好像又來不及了,于是又陷入了沉思。反正覺得答這樣的題沒話說。
那么碰到這種情況如何解決呢?請大家記住,“困難之中要想起別人”“套話之外要想起舉例”,這樣,干癟瘦弱的答案就會變得豐滿充實起來。比如,題中我身處困境,沒范例,連同類型參考的都沒有,怎么辦?此時,要想著求別人幫忙,“此時我會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請教”,這好像也是一句就完了,而且還是句大家都會說的套話,大而空,所以,“套話之外要想起舉例”,請人幫忙,怎么幫啊?舉個例子說具體點不就行了?“我會請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和我一起深入一線,調查我們行業(yè)的工作經常會在哪些環(huán)節(jié),哪些方面容易出現(xiàn)問題,容易出現(xiàn)漏洞”,這樣,說出的答案就顯得很有內容。
就本題而言,不僅可以請別人幫忙,還可以請別物幫忙,比如“我還會通過圖書館或者互聯(lián)網查找其他行業(yè)的監(jiān)管規(guī)則,在格式,體例等方面可做參考”。
在接下來的“如何展開調查”這一塊,同樣也可以用舉例把內容進行擴充——“在調查之前,我會確定調查對象,將本行業(yè)從業(yè)人員進行分類,如高管,中層干部,基層干部,普通職員,然后采取明察暗訪的形式對每個層次的從業(yè)人員進行調查,并詳細記錄調查結果”。如果覺得還不夠豐滿,還可以再舉例,“我會在法律及規(guī)章制度允許范圍內,用多種手段記錄調查過程,如筆錄,錄音,錄像等。”
總之,合理的舉例會讓你的答案更豐滿,更完整,更有說服力,同時也更個性化,從而淡化答題模板,事半功倍,一舉多得。
調查之后,就會很自然的想到將調查材料進行整理,分類,找出內在規(guī)律,然后起草相應的監(jiān)管內容,并邀請專家學者提出修改意見。最后說呈送領導,聽取意見并修改,然后定稿就可以了。
所以,這兩道真題告訴同學們,第一,壓力之下不用太單純,要多多利用培訓材料中自己熟悉的資源;第二,答組織管理題或者應急應變題時,“在困難之中要想起別人”,自己不會的,或沒時間做的,可以請同事幫忙,并不一定自己親自把題目中的任務全部完成;第三,“套話之外要想起舉例”,如果答題時,除了套話,除了模板,沒別的話說了,記得多舉例,這樣,不僅能使答案充實起來,還可以弱化模板,使自己的答案個性化,讓考官向你投出欣賞的目光。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yè)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